原标题:好老师 以师者之光照亮未来
三尺讲台,托起家国希望;一颗丹心,点燃万千梦想。9月10日晚,2025“荆楚好老师群星闪耀”教师节主题活动现场,好老师们从平凡的讲台走上璀璨的舞台,收获属于师者的崇高礼赞。
师者之光,照亮民族前程。荆楚好老师身体力行,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执教的理想和追求,赢得社会的深切敬意。他们默默耕耘,用智慧启迪心灵、以爱心浇灌希望,其感人故事令现场观众热泪盈眶,雷鸣般的掌声一次次响起,久久回荡在会场之中。
好老师 是照进大山里的一缕晨曦
不负时代,强国有我。今年是“特岗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设岗位计划”选派大学毕业生到乡村任教,至今已有110万人成为特岗教师,其中湖北就有59728名特岗教师。他们以讲台为根,以乡土为梦,用青春和坚守书写了新时代教育者的情怀和担当。
在教师节主题活动现场,来自十堰市竹溪县新洲镇中心学校的郑建彬老师,和往届荆楚好老师同台分享,讲述作为特岗教师的故事。大学毕业后,郑建彬选择乡村教育,与妻子赵红侠共同扎根鄂西北深山教育18年。夫妻俩以校为家,以竹溪为第二故乡,甚至动员弟弟、弟媳一起留下任教。“这是我当年的照片,白白胖胖;这是我现在的照片,黑黑壮壮。”十八年来,他跋山涉水,走村劝学、入户家访,岁月的风霜刻上面庞,笑容却愈发灿烂,“乡亲们的肯定,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特岗教师代表黄春立、宋琳琳、郑建彬
全国优秀教师黄春立老师分享了作为特岗教师的育人故事。2012年大学毕业后,黄春立选择回乡任教。他所任教的竹溪县丰溪镇中心学校,“只需翻过一座山,就能走到陕西和重庆的村庄。”他说,“当年考出去是为了学习,学成回来是为了建设家乡。”他和同事们把新知识、新理念带入课堂,用爱温暖孩子们的心房。这些年,他和学生共同拍摄了1万多张照片,每一张都是成长的见证,每一帧都是温暖的回忆,“课堂上有青春的笑容,山谷里有歌声回荡——这就是我们的幸福。”
来自黄冈蕲春县的宋琳琳老师,曾是一名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帮助下,她考上大学、走出山乡,却又毅然归来。她至今难忘学生张妍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后的话:“老师,是您点亮了我的梦想!”宋琳琳动情地说:“我坚守,是因为我拥有了改变孩子命运的力量。”更令她自豪的是,湖北作为全国特岗教师培训基地,每年会聚五湖四海同仁,从竹溪到蕲春,从湖北到青藏,携手践行“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誓言,共同奔赴教育强省、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恩施市崔家坝镇小学校长李钦华,坚守恩施乡村,从老师到校长,始终为山区孩子们点亮希望。她说,乡村教育最该守住的是“家门口有一所好学校”,父母安居乐业,乡村振兴,孩子就近入学。学生谭余婷的奶奶说,自己的孙女原来说话都说不清。经过老师耐心的教育、细心的培养,如今见到太阳,见到阳光,“我衷心地敬佩李老师,感谢李老师,一辈子不能忘记李老师。”
好老师 是点亮人生的一束光
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饶红云讲述育人故事
托举未来,强国有我。荆楚好老师、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饶红云分享了自己家因为教育改变命运的故事。饶红云出生在赤壁一个小乡村,父母务农,养育姐弟四人,对孩子的教育从不含糊。他们一家遇到了很多恩师:张申生老师每天出一道数学难题给大弟弟红华做,做对就奖励五毛钱,这成了弟弟的生活费;二弟艳华获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化学老师钱琼林心疼农村孩子伙食少油,悄悄将自己的500块钱奖金塞给弟弟。他们姐弟四人中,两人考上重点大学,成为乡亲们传颂的佳话。
“正是我们生命中的这些老师,他们的无私、高尚造就了我们这个农村家庭的奇迹,他们的纯粹对我的教育人生产生深远影响。”饶红云深情地说,这些年,她坚持入户家访、从事心理辅导,组织实践活动,开展挫折教育,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又一个孩子成长成才,是我最大的成就感。”在今年荆楚卓越班主任培训班的结业答卷上,饶红云写下这样的话: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是责任最大的主任,“我愿意一直担任班主任,引领孩子们点亮属于他们的未来,让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闪闪发光。”
“当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努力了无数次,某一天突然发出了一个模糊的音节,那一刻什么累啊苦啊,真的全都值了。”荆州市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魏艳丽从事特殊教育以来,为班级每个孩子“量身定制”个性化教育计划,从视力受损者、听力受损者到认知障碍者,她注重在三大特教领域的教学上“打通关”,点亮残障孩子成长的梦想。她深情感慨,“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力量一直在推动着我前行,看到他们最终能走向社会,有尊严、更独立地生活,这就是我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最幸福也是最满足的力量源泉。”
“生活处处是实验室,教学要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湖北省潜江中学物理教师关宏柏将物理理论融入鲜活生活实例,筑梦学生成长。
当天,由全国最美教师、荆楚好老师华雨辰和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师生,带来合唱《你从光中走来》,“每一位老师,都是学生生命中的一束光!”台下指导、一直陪伴在学生身旁的华雨辰老师语气坚定。
好老师 是砥砺奋进的燃灯者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周广生接受学生献花
砥砺深耕,强国有我。“我出生于农村,小时候经历过困难年代,所以立志要让农民种地更轻松、收入更多。目前我国30%食用油为自产,其中一半是菜籽油,油菜产量、质量事关国家‘油瓶子’安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周广生,从教26年来,带领学生穿梭在田间地头,培养一大批油菜产业的生力军,被誉为“泥腿子教授”。周教授说,“学生的事,农民的事永远都是最大的事。农业只有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拿到更高的产量。每次我站在田间地头,看到油菜的长势好,我比农民们还高兴。后面我将和我的科研团队继续努力,将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农民们研究更好的技术。”
“以前呢,鲤鱼跳龙门好像是传说。去年,我们在葛洲坝库区的支流,针对一个已经建设了接近10年的橡胶坝,建设了一个直径30厘米的管式鱼道,成功帮助了近5公斤、半米长的鲤鱼翻过去。金灿灿的鲤鱼游过去的那一刻,无比振奋,也让我深感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应用的价值和意义。”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石小涛,致力于长江大保护,坚持了长达十六年的鱼类过坝技术研究。三峡大学青年教师柯森繁说,十一年前他从科研小白到博士研究生,是石老师寒冬酷暑陪他熬通宵、改论文,如今他也这样以身作则激励学生。“今天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未来就能长成守护长江的参天大树。这比任何论文都重要。”石小涛说。
“在王许达老师的影响下,我两次赴疆支教后入选西部计划,来到新疆昌吉州工作,我将继续扎根基层,持续为西部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湖北文理学院2025届毕业生陈仕洲说。这支由徐小浩、王许达、李竹颖、万倩怡、杜雨潇五名“90后”教师组成的“格桑花”辅导员团队,将高原故事化为鲜活思政教材。
“国家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正在为未来培养点亮世界的创新型人才。”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老师熊海豹将信息科技融入校园每个角落,和老师们从0到1,从1到10,用技术搭建“数字桥梁”,他自豪地表示,“我相信,在我们的教室里,坐着一位位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航天员,今天他们还需要我们的呵护,但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长为祖国的栋梁!”
“桃李满天涯!”当印尼5G工程师Adam捧着花束,在网线那端向万里之外的2025“荆楚好老师群星闪耀”教师节主题活动现场,向自己的中国老师、来自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烽火产教融合团队送出不标准的中文祝福时,“胸怀天下 以文化人”的教育家精神便有了具象化表达。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团队职教出海的故事被写入主旨报告,Adam曾向中国老师们学习网络建设、设备维护技术。当晚,烽火产教融合团队被选树为2025“荆楚好老师”,有心的Adam趁着与老师们现场连线的机会,给老师们送上了教师节祝福。“我们团队深耕现代通信技术领域十余年,一直致力于产教融合。近年来,我们随烽火通信出海,在‘一带一路’上链接5G技术,为3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通信技术培训课程。仅在印尼,我们就培训了烽火印尼员工1400人次,他们链接了2000多个村庄。”团队负责人耿晶晶感动地说,没想到当天能收到这份特别礼物。
武昌首义学院师生表演歌舞《闪亮的名字》
“最美是阳光打在脸上,最美是相守相望……”在武昌首义学院师生献上的教师节赞歌《闪亮的名字》中,深情的歌舞向所有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致敬。“今天,我们再次演绎师恩故事,感受那份深沉的大爱。”武昌首义学院学生隋昕表演结束后,与领唱老师徐晓蕾在这个特别的教师节之夜温暖相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周治涛 李碗容 张屏 国倩 实习生 罗志宇 戴欣雨 胡玉容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李辉 肖颢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