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土药材” 曾是抗战将士疗伤灵药

时间:2025-09-02 09:48 来源:十堰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1756776625688

武当山冲虚庵,抗战期间曾作为医治伤员的场地。(资料图片)

中国民间素有“十道九医”之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武当山的道士曾以独特的方式参与抗日救亡,众多道教宫观改为部队医院,精通医药的道医积极投身伤员救治,武当山土药材经道医研制,成为疗伤治病的“灵丹妙药”。

抗战时期,均县成后方医疗基地

1937年冬,随着日军不断南侵,战火逐渐蔓延至湖北地区。当时的均县(今丹江口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抗日的重要后方医疗基地。

1938年初,第六十四军野战医院率先在均县城隍庙设立医疗点。随后短短半年时间,十多家军队医疗机构相继在武当山下安营扎寨。

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期间,除了军级以上部队医院,设在均县境内的还有师、团级卫生所、室、队等众多战时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不少直接设置在道教宫观内,如均县城内的城隍庙、酒仙庙,城外的火星庙、三元宫,武当山冲虚庵等处。

医疗机构入驻后,道士搬出道观,积极参与伤病员的救治。在位于武当山草店的紫阳庵,14名坤道任劳任怨地为受伤战士做日常护理工作;一些年轻乾道积极参加担架队,运送伤患,参与救护。

1756776637851

近年来,我市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图为今年1月,我市举办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资料图片)

解急困,武当道医道药显身手

武当山一带药材资源丰富,山中盛产杜仲、五味子、天麻等中药材。1938年夏,日军封锁了我国国内多条补给线路,各地医用物资极度匮乏。这时,道医道药在救治伤病员时得到广泛使用,成了解决燃眉之急的关键。

当时驻均县军医李光远在日记中记载:“均县虽偏僻,却是理想之地。山上药材取之不尽,山下百姓热心相助。每日清晨,便有农民挑着采来的草药前来交售。单是金银花、板蓝根这些常用药材,一天就能收到数十斤。”

一次,医院收治一名上臂负伤的班长。因长途转运没能及时清理创口,造成创口严重腐烂流脓,伤员发烧不退,痛苦不堪。此时日寇进攻猛烈,麻醉、消炎等药品严重短缺,医生一时束手无策。

精通医术的武当山道士罗教培得知消息,自告奋勇前往救治。他先给伤员服用了自己配制的麻醉与镇静药物,将匕首火烧消毒后,剔除伤口周围的腐肉。接着他把一个在开水中消毒的布条用筷子穿过伤口,来回拉动布条,伤口内的火药、腐肉、血脓就这样被清洗出来。

处理完伤口,他将一条活鲫鱼洗净捣烂,放入少许冰片和五味子,搅拌后贴敷在伤口上包扎好。经过几次换药处理后,这位班长的伤口逐渐愈合复原。

战时,不少战士发生磕碰伤,治疗不及时导致伤口感染。道士水合一取一些槐树枝烧成灰,研成粉末,用香油拌匀。然后用葱白蘸着烧开的醋洗抹患处,再抹上香油拌的槐树枝灰末。每天清洗涂抹两次,没几日伤口就逐渐愈合,很是灵验。

抗战期间,罗教培、水合一、朱宇亮等医术高超的武当道士救死扶伤的故事广为流传。

新时代,“土药材”成致富“良方”

进入新时代,传统中医药在十堰焕发出新的生机。

夏末秋初,十堰的田野上绿意涌动。虎杖、苍术、黄连等中药材在风中舒展枝叶,长势正旺。

我市是全国重点药材产区之一,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近年来,我市将中药材产业列入“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进行培育,着力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孕育了虎杖、连翘、黄精、黄连、苍术、白芨、天麻“武当七味”。一朵花、一片叶、一颗果,连着国计民生,在群众致富中发挥重要作用。

黄精作为补益之品,被称为深山“仙人余粮”,正成为都市人的养生新宠。目前,我市有黄精加工企业13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研发“药食同源”系列产品十余种,如即食黄精、黄精菊花茶、黄精芝麻丸、黄精咖啡等,深受市场欢迎。

位于房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虎杖原料逾1万吨,产品不仅畅销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更成功进军欧美及东南亚市场。持续完善壮大的产业链,直接带动1000余户、30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彰显。

黄连虽苦,却是助农增收的好产业。去年,“竹溪黄连”以综合评分第一的成绩荣登中国生态中药材品牌榜首。竹溪县53家黄连种植大户组建起“竹溪黄连产业联合体”,种植黄连1万余亩,平均年农业产值6000万元。

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2024年,全市种植连翘总面积18.26万亩,综合产值50127万元;黄精种植总面积3.0478万亩,综合产值52070.9万元;黄连种植总面积1.84万亩,综合产值45170万元;虎杖种植总面积5.55万亩,综合产值7688.00万元;苍术种植总面积6.66万亩,综合产值64802万元;白芨种植总面积1.31万亩,综合产值53402万元;天麻种植总面积1.91万亩,综合产值77101.4万元。

田间地头,每一朵花儿,都在绽放“生态经济”的华彩;每一片叶子,都在吟唱“绿色崛起”的诗篇;每一颗鲜果,都在见证“山乡蝶变”的奇迹……

(十堰晚报 文、图/记者 韩玉砚)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