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仁医)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有一位常常与“高龄”“高危”“高难”较劲的医生。他握着腹腔镜器械的手,能在毫厘之间精准操作;面对被多家医院婉拒的患者,他总说“再难也要试试”。他以腹腔镜为“笔”,在患者腹腔内勾勒生命希望;以多学科协作为“盾”,为高龄高危患者抵御死神威胁。他就是十堰医疗界有名的普外“一把刀”——十堰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主任蔡庆和,以精湛医术闯过一道又一道生命难关,用行动践行“忠于职责,敬重生命”的誓言。
破“龄”闯关让百岁老人重获新生
高龄患者手术,历来是外科领域的巨大挑战。器官功能衰退、基础疾病多、麻醉耐受差,如同一道道险关,让许多医生望而却步。蔡庆和却选择迎难而上。
“这是我科接诊过年龄最大的患者,一定要让她感受到温暖!”当102岁的何奶奶被家人背着走进十堰市人民医院时,蔡庆和的这句话,给了家属一颗定心丸。彼时的何奶奶,肚子里揣着一个重达7斤、直径22厘米的巨型肝囊肿,囊肿压迫胃部导致她吃不下饭、走不了路,连翻身都成了奢望。
蔡庆和带领团队细致检查后发现,何奶奶的囊肿不仅体积巨大,周围还缠绕着大血管和胆管,简单穿刺易复发,囊肿去顶有风险,完整切除又怕碰破血管引发大出血。他牵头组织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反复研讨,像“拆炸弹”般制定每一步操作方案,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备好应对措施。
手术当天,蔡庆和凭借娴熟的腹腔镜技术,在狭小的腹腔空间里精准分离囊肿与周围组织,最终将这个“大包袱”完整切除,术中吸出3000毫升浑浊囊液。当手术成功的消息传来,守在门外的家属红了眼眶。
与癌博弈从“不治”里抢回生机
“手术成功率低,建议保守治疗。”——这是61岁癌症患者张女士在多家医院听到的答案。术后一年癌细胞扩散,她腹腔内的肿瘤最大已达拳头大小,不仅导致大便梗阻、排尿异常,肚子鼓得像皮球,连基本的翻身都需要家人帮忙。
“肿块虽大、粘连虽重,但只要找到解剖间隙,就有剥离的可能!”蔡庆和没有轻易放弃,他反复研究张女士的影像资料,逐帧分析肿瘤与腹腔脏器、血管的关系,最终作出“可手术”的判断。手术中,他像在“迷宫”中探索,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操作,一点点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避开重要血管和脏器。两个小时后,重达30斤的肿瘤被完整摘除,术中没有损伤任何脏器,也没有出现大出血。
这样的“硬仗”,蔡庆和早已习以为常。他曾在肝门部胆管癌这个外科“雷区”中精准操作,为患者切除肿瘤;也曾登上空中救援直升机,奔赴陕西白河县抢救梗阻化脓性胆管炎重症患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与癌症博弈时不变的信念。
微创为民以“钥匙孔”守护健康
作为地区肝胆胰腺外科的领军人物,蔡庆和始终紧盯医学前沿,深耕微创技术领域。他擅长借助腹腔镜,在患者腹部打几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就能完成脾脏切断流、结直肠癌根治、高位胆管癌切除等复杂手术,让患者实现“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的治疗效果。
无论是高难度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病损切除术,还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他都游刃有余。每一次高难度手术的背后,都是他与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ICU等多学科专家反复“头脑风暴”、全面评估、精心制定方案的结果。
在他的带领下,十堰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每年成功开展百余例高龄、高危患者微创手术,以精湛技术奠定了其在湖北省内该领域的领先水平。
“天下至德,莫过于忠。”在蔡庆和看来,这份 “忠”,是对医者职责的坚守,是对患者生命的敬重。从医多年,他用精湛医术打破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用温暖仁心照亮一位又一位患者的康复之路,成为十堰乃至周边地区患者心中最可信赖的“肝胆卫士”。
编辑:林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