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市秉承“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勇担“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使命,聚力守水护水 “天大事”,在高水平保护水源地同时,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两山”实践新路径,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聚宝盆”。
如今的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杏花村通过盘活村上闲置资源,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实现了“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杏花村作为丹江口市第一批“两山”转化实践试点乡村,将村集体闲置的房屋和土地评估后,作价166万元存入“两山”转化实践中心,每年可获得4.57万元存储收益。不仅如此,“两山”转化实践中心融资2680万元,与村里共同建设“早春三花”民宿酒店。
资源盘活了,杏花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每年杏花盛开的时候,20余万人次鄂豫陕等地区游客前来赏花,每年5月份开始,该村还增添了杏子、猕猴桃、葡萄四季鲜果采摘业。如今,村民们靠山“吃”山,靠花“吃”花,一起坐上了增收致富的“旅游车”。
杏花村的华丽蝶变,只是丹江口市践行“两山理论”的一个缩影。而相邻杏花村的均县镇怀家沟村,作为丹江口市“两山理论”转化的成功案例,目前已荣获湖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丹江口市“两山”转化实践中心主任王哲说:“截至目前,流转到‘两山’平台公司的山林48.02万亩、土地4.62万亩、水域36.67万亩、房屋61869平方米,获取银行授信102亿元,带动1.7万余户农民增收,累计给农户和村集体分红8500余万元。”
作为湖北省首个被授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县级市,丹江口依托“中国好水”资源禀赋,农夫山泉、北京一轻、燕京啤酒、华润怡宝等知名水企纷纷入驻,“一瓶水”撬动了180亿元的大产业,丹江口水经济特色产业集群也入选湖北省重点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从一瓶水、一筐果到一座“生态银行”,丹江口的实践告诉我们:守护绿水青山不是牺牲发展,而是打开财富的新钥匙!当好山好水变成“活资产”,乡村振兴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来源 丹江口融媒体中心 记者 周金华 黄侯 高重阳 杨琴)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