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牢使命,奋勇争先,武汉:支点建设新答卷澎湃龙头担当

时间:2025-08-07 12:35 来源:长江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8月6日,中共湖北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体会议在武汉举行。全会总结了今年以来支点建设的成效,部署了下一阶段支点建设的任务。这其中,有武汉浓墨重彩的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支点是战略全局中的支撑点、撬动点、制高点、关键点。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新时代新征程湖北发展最关键的战略牵引。

湖北建支点,武汉责无旁贷要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从光谷创新发展一线到枢纽建设前沿,再到武汉都市圈发展,武汉上下正坚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扛牢使命、奋勇争先,以龙头之力之为全力推动支点建设走深走实。

争先进位提能级

奋力迈向3万亿

d697a8924e0a80402747b4b5d10661be

消费者正在了解岚图全新战略车型岚图FREE+。

今年上半年,武汉GDP10592.8亿元,同比增长5.5%。

这是武汉上半年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4年,武汉经济总量突破2.1万亿元。

面向“十五五”,能否奋力迈向3万亿,考验着城市产业能级、企业能级等各方的突破。这其中,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一个关键。

武汉一直是湖北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阵地。2024年,在汉单位牵头项目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居全国城市第二位。湖北存储器、航天、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4个产业基地总部基本都设在武汉,湖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光电子信息等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也均位于武汉。

在武汉,创新发展氛围生机勃勃。

8月2日,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与华中师范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的AI绿色农药研究所启动运营。未来,该所将在AI技术的辅助下高效创制绿色农药。

作为一家新型研发机构,武创院承担着推动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使命。

武创院院长李锡玲表示,武创院将进一步深化与各方合作,共同打造高效协同的区域科创生态,助力更多高水平创新团队、高质量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为湖北加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力量。

湖北九峰山实验室近日也传来好消息。今年,由九峰山实验室研发的全国首个100nm高性能氮化镓流片PDK平台正式发布。目前,已有30余家国内半导体企业通过该平台与九峰山实验室展开合作,为武汉在短时间内聚集氮化镓产业集群提供了关键支撑。

九峰山实验室主任丁琪超说:“我们将继续以更丰富的原创成果和优质资源支持产业界解决关键工艺难题,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与此同时,更加积极地对接国内外产学研资源,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支持武汉打造千亿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集群。”

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新兴产业“裂变跃升”、未来产业“抢先布局”。在武汉,科技创新这个最大优势正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支点建设的后劲更足、成色更新。

今年上半年,岚图FREE+、猛士M817等十多款新能源汽车新车型密集推出,武钢年产55万吨的全球最高端无取向硅钢项目建成投产。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卢放说,今年下半年还将密集投放岚图知音、岚图追光L等战略车型,全力冲刺年销售20万辆的目标,夯实央国企高端新能源第一品牌地位。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硅钢部新能源无取向硅钢分厂厂长唐爽说:“面向新征程,我们将坚定不移提能级,以自主创新打造全球硅钢第一品牌;坚定不移优质效,以国际一流性能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坚定不移增动力、强功能,以绿色智造赋能上下游协同升级,为武汉冲刺3万亿贡献武钢力量。”

枢纽联接成网

冲刺中部外贸第一城

1699929c20816b1140b7ca3cc6371340

汉南港是长江中上游年吞吐量最大的汽车滚装港口。图为等待装运的汽车。 记者史伟 摄(资料照片)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外贸进出口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142.7亿元、增速22.3%,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保持领先。

数据显示,武汉出口结构正由传统制造业逐步转向高附加值产业,手机、平板、集成电路、显示模组等高技术产品出口强劲。

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是武汉外向型经济实力不断攀升的生动写照。

上个月,载有304标箱汽车零部件的“车谷号”货轮从汉南港区启航驶向日本名古屋港。汉南港区是长江中上游为数不多的具有外贸功能的汽车滚装船港区。今年1月,汉南港区获批临时开放。

截至7月底,已有12751辆“车谷造”从汉南港区装船直航上海港,再转海船出口海外市场。比起传统模式出海,单车出海成本至少降低1000元。湖北汉南港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构建全生态服务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保驾护航。

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全球市场的“含汉度”越来越高。

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国贸)跨境电商产业园外贸产品展厅内,湖北“外贸尖货”摆放整齐。华工激光的激光打标机、精臣的便携式智能标签机、悟确科技的小型键盘……该园区的产品已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产业园也迎来120余家中小企业入驻。

长江国贸是大型国际贸易平台企业,目前对全省进出口贸易额贡献接近10%。

“我们将继续做强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开拓市场、降本增效。”长江国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集团将更好汇聚生产和服务要素,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外贸企业集聚发展、协同发展,为湖北省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

这位负责人透露,长江国贸目前正筹备在南非设置第一个由中国公司设立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园区正处于选址、装修阶段,预计年内开园运营。届时,湖北产品走向非洲市场将更加便捷。

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

更大力度联动区域发展

1e765314789d4bbf2dc8a87179e11033

花湖机场货机正在装卸货物。

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为我们如何增强支点辐射带动功能指明了方向。

如今,“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周边,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周边,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周边”的局面正加快形成。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享受着同城化带来的红利。2005年,逸飞激光在光谷成立。历经一次次攻关,逸飞激光推出的圆柱全极耳锂电池激光焊接设备及其全自动组装生产线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

逸飞激光的发展历程也紧跟武鄂同城的步伐。

逸飞激光副总经理米仁兵介绍,逸飞激光已形成“总部运营和研发在武汉、生产制造在鄂州,主链在武汉、配套在鄂州”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两地优势资源的互补使公司顺利实现了人员、产能、规模翻番的发展目标。

汉襄宜“金三角”能级大、带动强、潜力足,是全省发展的关键支撑。

武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着核心技术与襄阳的汽车电子企业联手攻关车规级芯片;宜昌的磷化工产业将精制磷酸通过长江水道运抵荆门,成为新能源电池的关键原料;襄阳的电池材料研发成果顺着高铁线路直达十堰的储能装备工厂。这种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正在催生一个个世界级产业集群——武汉光电子信息、“宜荆荆”磷化工、“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等。

作为龙头,武汉还要主动搭台,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今年上半年,作为武汉都市圈链接全球市场的重要门户,花湖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达24.9万吨,货运航班量居全国机场第四位。仅半年时间,该口岸出入境货运量即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的90%。

花湖机场投运以来,在武汉都市圈开设了多个货站。该机场通过货站把货运窗口“搬”到多个城市“家门口”,发展成为其重要的集货地。

湖北机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国伟表示,花湖机场货运枢纽功能的持续释放,将进一步拓宽企业出海通道,帮助企业抢出口、调结构、拓市场,增强对外开放活力,促进武汉都市圈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提能级、优质效、增动力、强功能……蓝图已经绘就,武汉上下将锚定目标任务,树立一流标准,抬升发展标杆,全力推动支点建设走深走实。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蔡欣星 覃柳玮 张维纳 通讯员张莹莹 朱一知 王星予 杨洪涛 张希为)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