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孝南区祝站镇堰河村的蔬菜大棚里,清晨的露珠还挂在嫣红的苋菜叶上,农户李安学已带着工人们开始了忙碌的采收。
“这些苋菜中午就能出现在首衡城的交易区,晚上就能端上武汉市民的餐桌。”李安学擦着汗笑道。这样的高效流通场景,正是孝感首衡城创新推行“订单农业”模式结出的硕果。
最新数据显示,首衡城已精准对接孝感本地12万亩农田、流转土地8110亩发展水叶菜种植,通过“市场+基地”联农机制,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三清藜蒿种植农民合作社基地
卧龙乡府河娃娃菜基地
丰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挂牌
一份订单破解“卖难”困局
“以前种菜怕滞销,现在订单直接下到地头,价格透明,销路不愁!”——云梦县马铃薯种植户石红波的话,道出了众多农户的心声。
今年初,在孝感市组织的首衡城产销对接会上,他与市场商户签订了“保底价+市场浮动”的订单协议。“现在只管按标准种,销路和价格都有保障。”
首衡城商户与云梦种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签约
肖港镇小香葱基地
卧龙乡生态娃娃菜
云梦蔬菜专区揭牌,入驻商户10家,开设档口35个,年销售额达4.5亿元,带动藜蒿、花菜、马铃薯等特色品类销往全国,其中白合花菜省外销量占比提升至40%。
肖港小香葱通过首衡城日均销售20吨,远销新疆喀什,基地采用“四季轮种”模式,亩产提升至3吨,带动800亩撂荒地复耕,农户日均增收100元。
卧龙乡依托首衡城商户的订单支持,盘活600亩闲置河滩地种植生态娃娃菜,亩产6000余颗,得益于首衡城的高效分销渠道,登陆武汉、长沙等城市商超,日销2万袋实现“优质优价”。
一套标准提升“身价密码”
在首衡城云梦蔬菜专区,包装精美的“白水湖藜蒿”每斤售价比普通产品高出1.2元。这背后是首衡城推动的“品质革命”:引进“鄂蔬5号”等新品种、推广防虫网纱等绿色技术、制定分级包装标准。
云梦大余马铃薯
孝昌桃产销对接会
云梦睡莲梗分拣打包现场
大余马铃薯通过精细化分拣和杀青工艺,单价从0.55元/斤跃升至0.8元/斤,涨幅45%,并试点“线上集采+线下交易”融合模式,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七仙红”血桃凭借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优势,在全国红肉桃市场占有率超40%,首衡城助力其拓展76个品种的全国分销渠道,让这一特色水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云梦睡莲梗依托“当日采摘、当日直达”的极速供应链,成为夏季爆款单品,日均销售2万斤,远销六省,充分体现了标准化带来的市场活力。
一条链条激活“共富”动能
首衡城的助农效应正在向全产业链延伸,推动农业向标准化、智能化升级,为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能。
技术赋能:湖北省农科院为肖港小香葱提供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四季采收,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保证了品质;云梦基地引入预冷处理技术,损耗率降低30%,让农户的收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数字赋能:通过首衡城大数据平台,实时反馈市场数据,引导农户“以销定产”,避免盲目种植。
冷链物流:新建分拣中心、冷链仓库,确保农产品“锁鲜”外运,肖港小香葱72小时可达喀什。
“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万兵东的肖港小香葱基地每天雇佣100多名60岁以上村民,人均日收入100元,为留守人员创造了增收机会。
肖港小香葱采收现场
未来展望:绘制乡村振兴新图景
首衡城计划进一步扩大基地合作规模,探索“基地+冷链+社区”全链条服务,并深化与孝感市“五个一”工程对接,培育更多地标品牌。
从肖港小香葱的撂荒地复耕,到云梦藜蒿的“优质优价”,首衡城正通过“订单+标准+链条”的组合拳,破解“三农”难题。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12万亩农田的增收密码已然破译,而更多关于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正在续写。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