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银币,诞生于90多年前。马克思的“面孔”为什么变成了“中国人”的模样?
1931年6月,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在湖北房县创建了鄂西北革命根据地。为坚持长期斗争、恢复苏区经济,新成立的鄂北农民银行受命铸造马列银元。
12名当地银匠之前没有过造币的经验,也不曾见过莱茵河畔的学者模样,仅凭他人口述,錾刻心中的“大胡子先生” ——朴拙的刀锋下,原本是欧罗巴人的深目高鼻,呈现出中国老农的慈眉善目。
当“马克思”有了一张“中国脸”,“洋真理”不再遥不可及,成了“自己人的主义”。
历史已然在银币上刻下答案:诉说着一个政党对追求真理的永恒主张。漫漫征途,无论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星火燎原,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破浪前行,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图舒展,百年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始终铭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是过去的选择,更是未来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永远年轻!
一枚“马克思”银币镌刻着一副“中国人”的面孔,这背后既有烽火年代受条件限制所产生的客观“误会”,又有为宣传真理而刻意为之的主观“故意”。正如作品所说“当马克思有了一张中国脸,洋真理成了自己人的主义”。
作品透过这段鲜为人知的革命传奇,讲述了一个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事例,并由此生发开来,全面回顾了百年大党在漫漫革命征途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光辉历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未来的道路”这一真理,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永远年轻"的宣传主题,呼应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命题。
作品运用AIGC技术和场景还原拍摄解构宏大主题,实现了主题性、艺术性、科技性的融合统一 ,在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这个特殊日子全网刊播,使作品更具传播意义。
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共十堰市委党校康伟教授的理论指导,和房县博物馆以及张湾区黄龙镇的场景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主创:杨智 张文 吴丽 杨帆 陈海 杨冬梅 李强
编辑:陈鹏 孙一帆 徐进
表演:杨洸 周建伟 刘杰 刘民 秦克君 梁琳恵
监制:陈刚
编辑:李晓静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