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十堰讯(记者 罗毅)自2月29日十堰市心理疏导服务热线疫情开通后,一些市民拨打热线电话寻求帮助。一位老奶奶担心,孙子是确诊患者,已经治愈出院,“会不会有后遗症,上幼儿园会不会受到歧视?”一位母亲担忧,孩子在家上网课不专心,会不会影响成绩?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心理健康老师余琴的疏导,两位求助者终于放心了心中的那块石头。
老奶奶焦急压抑 20多天夜不能寐
余琴是茅箭区实验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我市开通心理疏导服务热线后,她成为了市教育局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热线茅箭区的一名心理老师。
心理疏导服务热线刚开通不久,余琴就接到了一个老奶奶打来的电话。“她打电话的时候非常焦急压抑,在电话里开始说话的时候,她几乎是带着哽咽的嗓音。”余琴说。这位老奶奶特别担心孙子,她说,小孙子只有三岁多,20多天前被确诊新冠肺炎,经过治疗,目前已经治愈出院,还在太和医院的隔离区隔离14天。“她很担心孩子吃药以后会不会有一些后遗症,上幼儿园之后会不会遭到其他同学的歧视。”余琴说,另外,她还了解到,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其他城市,这20多天来都是奶奶一个人照顾孙子,老人心力交瘁。
接听老人电话的时候,余琴一开始就是倾听,让老人把心中的委屈和担忧一吐而尽。之后,余琴运用了一些心理咨询技术对老人进行疏导,如安全着陆技术等,慢慢就平复了这位老奶奶焦急压抑的心境,并教会了老人一些呼吸处理情绪的方法,让她得到了缓解。余琴开导老人,孩子经过医院的治疗,现在已经完全康复,如果隔离期满了14天,孩子没有问题,也就是安全的了,请老人对我市医院的技术放心,对医疗团队的诊断结果放心。“我让她重新建立了对医疗的信心,还提醒她一方面要关注自己身体的状态,包括心理状态,让自己能尽可能的轻松一点去面对眼前已经发生的这些困境。帮助她建立重新去面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教会了她一些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做小游戏的互动方法。”余琴说,经过她的疏导,在后来挂电话的时候,这个老奶奶的心情平复了很多,“她说这是她20多天以来感觉自己最轻松、心情最好的一天,终于可以睡一个好觉了。”
孩子上网课不认真 家长担心成绩跟不上
因为疫情,学校延迟开学,孩子们在家上网课,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不好好学习,成绩会跟不上。3月2日早晨7点多,一位初一学生的妈妈就打来了电话。
这位家长在电话里说,孩子这一段时间上网课都不是很认真,为此,她担心孩子会落下来很多的功课。“但是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每天只能催孩子用心读书,孩子都是一脸的不高兴。”这位家长说,网课都已经开始了很久了,孩子根本还没有投入到学习当中,她觉得孩子完全是在自我荒废。
余琴和这位家长大概谈了20分钟,帮助她梳理了一下孩子目前的状况,把症结定位于缺少时间管理和学习目标管理。“我让她意识到孩子目前的状态,不是只有在疫情期间才出现的,而是长期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疏忽,一点一滴的造成的。当务之急是要让孩子意识到,即使大家都是居家学习的状态,他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弯道超车,但至少保证自己不能掉队。否则等到去了学校以后,会发现自己的功课可能已经落得很远。”余琴还提醒这位家长,也要注意孩子在家不能只关注学习,要加强体育锻炼。需要引导孩子去做一些文艺的爱好和兴趣的培养,也可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作为每日在家居家生活的一种调整。“我还提醒家长,如果在现在时间空间都受限的情况下,能够有意识的和孩子去正面交流当下的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关于生命的思考,去关注疫情当中发生的那些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经典事例和经典的人物,用他们的故事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生命观。也可以做一些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做一些亲子的互动小游戏来提升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频次。”经过疏导,这位家长意识到,平常对孩子的要求比较多要求也比较高,而真实的生活当中,又缺少引导和必要的交流,让孩子有时无所适从。
随后,这位家长在征求孩子的意愿之后,让孩子也打来了电话。“我和孩子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发现孩子其实对学习是有一定的要求。只是因为疫情,长期在家不能和同学老师们见面,又必须面临网络每日的学习任务,觉得很枯燥。但又不得不学,找不到动力。觉得目前在家的状态是很无聊的,同时也什么都不想做。”余琴说,她和这位学生交流时,发现他起初交流的语言显得无精打采的,后来,余琴问到他目前胜任学习状况,他自我评价还是很不错的,认为老师讲的题目他能听懂,作业也没有什么问题,遇到的难题也能够主动的和同学之间互相切磋来解决。“我发现他是一个自尊心比较强,而且具有一定自我评价的孩子。我就肯定了他的这些在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积极面。我发现,对于疫情本身的关注,孩子其实并不多。我就引导他去关注疫情,关注时事,借机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借机去感受自己身上存在的责任和担当。”余琴说,经过讨论,她让孩子去做了一个日常的目标管理,将每日的时间进行分割,安排进去了学习、作业、运动、娱乐、和家人或朋友沟通、做简单家务等时间安排。引导他去设置监督人,并且给自己设置目标管理过程当中的奖惩措施。帮助他建立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及面对自己学业生活的信心。
经过疏导,挂电话的时候,孩子回答的语气也从刚开始的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到干脆利落,并且挂上电话之后马上就去把自己的当天目标和计划踏实的制定出来,并且愿意执行。“他和我说,要加我的微信号,约定让我来监督他,关注他在家的这一段时间他的成效。”余琴很欣慰,孩子有了积极的改变。
>>相关链接
市教育局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热线(茅箭区)
王良炳 13387159833
余琴 18372601272
瞿莹娇 13477321883
杜毅琼 15871082756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