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征集令|我们楼栋的“战疫”故事

时间:2020-03-04 20:31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陈沁子)我想讲讲我们楼栋集体“战疫”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00304213608

一个月前,我所居住的楼栋有新冠肺炎病例确诊,楼栋需要封闭管理。

封楼的前一天,小区统计志愿者名单。平时安静的微信群顿时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表达着担忧。这时,一个熟悉的微信头像蹦了出来,是住在十楼的大哥。“我愿意值守。”他率先表态报名。

这句话仿佛有力的引擎,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楼栋居民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后来,我了解到,十楼大哥是十堰税务系统的一名老党员。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孟大哥。

微信图片_20200304213538

“我们楼栋有确诊的,也有疑似的。你不怕吗?”一天,我忍不住私信问他。

“大灾大难面前看担当,共产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虽然有危险,可总得有人做这件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楼栋。”他的话铿锵有力。

孟大哥还告诉我,他的妻子和女儿得知他要值守,嘴上很担心,行动上却全力支持。每次回家时,她们都等在门口为他消毒。

一条信息提示音响了,孟大哥立即收起了话匣子。“妹子,我要去帮大家拿菜了,有空再聊。”说完,他疾步如飞地走了。

微信图片_20200304213634

疫情发生以来,楼栋的志愿者们分头行动,展开了一场马不停蹄的自救。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孟大哥想方设法联系了一批消毒物资,11楼的邻居为每层楼捐赠了消毒液,32楼的业主又想办法购买了100斤消毒液,他们的努力,为我们解决了最根本的难题。

这些天,看着大家在群里互动沟通,互相关怀,我的心里暖暖的,也重新认识了楼栋的邻居们。我在这里住了近六年,叫得出名字的邻居没几个,能聊天的更没有。可是因为这次疫情,大家的心却紧紧凝聚在了一起。十几天里,十楼的孟大哥每天早出晚归,做起了我们楼栋的保护伞。其他业主们也都变成了热心小助手,谁家缺菜了,谁家没药了,都在群里相互帮忙。

微信图片_20200304213639

封楼期间,我们的生活物资都靠配送。楼栋的志愿者们每天想尽办法联系商家,集中统计每一户的米菜粮油及消毒液等物资需求,然后自行垫付款项采购。等物资到了,他们又当起了配送员,将物资送到每层楼的电梯口。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就直接送到家门口。

这是一项繁琐而耗费体力的工作,志愿者们每天需要统计、采购和配送的生活物资种类多、数量大,他们用自己的双腿一趟趟地跑,用双手一趟趟地搬。有的腿跑得酸麻,有的手被勒破了皮,可从来没人抱怨,都继续干着手里的活儿。

 “开学延迟,真担心孩子的学习跟不上。”解决了生活物资问题,业主们又开始担心孩子的学业。

“我们可以线上辅导!”群里的老师、大学生们很快响应。一拍即合,志愿者们将楼栋的“师资”组织起来,成立了“楼栋学习辅导小组”。孟大哥的女儿在西安上大学,这次也报名参加了社区的志愿者工作,不仅参与楼栋值守,还利用休息时间给楼栋中小学生进行线上学习辅导。

每天,家长们将孩子遇到的难题发到群里,马上有小组成员在线指导解答,整个群里学习气氛热火朝天。

微信图片_20200304213612

有一种困难,就有一百种解决办法,大家攻坚克难的劲头让我备受感动。我不知道其他小区的做法如何,我只知道,在我们楼栋,大家集思广益的智慧与齐心协力的热情,足以让任何困难都消弭。

最近一个多月,这些实实在在发生在我身边的人和事都那么有力量,用任何言语描述都显得太轻。我只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让人们记住,在我住的地方,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像春日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家园。

编辑:舒永涛

推荐阅读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